大战大考中的民生足印 -尊龙凯时贵宾会
●天门网全媒体记者 彭丹 邓慧遐 付磊磊
2020年,注定极不平凡。
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决战脱贫攻坚,又面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、疫后重振、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。
非凡之年完成非凡之事,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。
用汗水浇灌收获,以实干笃定前行。在多重叠加的大战大考面前,市委、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必胜之心,全力奋战、英勇奋战、团结奋战,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民生足印,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,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答卷。
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
岁末年初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暴发,迅猛扩散。作为武汉“1 8”城市圈成员之一,有40多万人在外务工经商的天门,在人员返乡大潮中立刻被推上疫情的风口。
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、感染范围最广、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起病隐匿、传染性强、潜伏期长、确诊困难、传播源未知……一旦疫情在天门蔓延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这是一场躲不开、输不起的殊死对决。
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。市委、市政府不惜一切代价,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1月24日,天门史无前例地毅然“封城”,全面严格管控人员流动,有效阻隔病毒传播。同时间赛跑,与病魔较量,我市坚持快检快测、应收尽收,争分夺秒改造扩容病区,千方百计增设病房,坚持快诊快治,竭尽全力救治患者。
历史不会忘记,5000多名白衣天使同病毒短兵相接,率先打响疫情防控遭遇战,他们事不避难,义无反顾,只为“性命相托”。
历史不会忘记,150名山西援鄂天门医疗队队员星夜集结,白衣执甲,不计回报,无论生死,向着天门逆行冲锋。
历史不会忘记,在战“疫”的艰难时刻,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捐赠的物资和资金,如潮水般涌入天门。
历史也不会忘记,党员干部无畏担当,筑牢防控堡垒;政府部门尽锐出战,保障百万群众安心宅家;“红马甲”们默默付出,为众人抱薪于风雪;全体市民识大体、顾大局,宅家坚守……
同舟共济、守望相助,天门打赢了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。
据统计,疫情期间,我市累计确诊496例,治愈481例,治愈率达97%。3月20日,我市在全省较早实现了确诊病例“清零”,天门战“疫”取得决定性成果。
历史,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,也常以柳暗花明写下难忘篇章。“重启”归来的天门,活力满满。
开足马力 重焕生机
城市活起来了,工地热起来了,机器响起来了……在沉静中蓄力的天门,迎来了全面的勃发。
6月24日,我市举行重点项目“三集中”活动,50个项目集中签约、开工、投产,为实现工业经济疫后重振积蓄了强大动力。
同时,这也是一场特殊的开工活动。在活动入口,工作人员手持测温枪,对进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。参会人员均佩戴口罩,逐一接受体温检测和手消毒。入场后,大家相互之间留出足够间隔。
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,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。50个项目开足马力,再一次掀起“项目为王”的建设热潮。全面复工复产以来,我市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“三集中”活动,标志着我市按下经济社会发展的“重启键”“加速键”,打响了全市跑出高质量发展“加速度”的“发令枪”。
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,把掉下的进度赶回来,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!眼下,我市企业都在寻找突围之道,全速生产,确保全年生产任务顺利完成。
天门纺机危中寻机,投资5000万元实施“智能工厂”项目建设,实现“机器换人”;徐工湖北跑出复工复产“加速度”,正式投产高端环卫装备品质和能力提升工程,利润实现大幅增长;卓尔医纺抢抓市场机遇,9条医用物资生产线上线,源源不断地接到来自法国、西班牙、新加坡等国的订单,树立了“中国智造”良好形象……
一时的韬光养晦、逆境求生,是为了长远的厚积薄发、凤凰涅槃。一个个项目开工复工,犹如一颗颗种子,激活一池春水,带来新的希望。
复工复产稳妥推进,经济逐渐复苏,离不开市委、市政府的“硬核”呵护。今年来,我市抢抓中央大力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,谋划实施了一批打基础、强功能、利长远的重大项目;千方百计稳企业稳增长稳就业,出台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“45条”、优化营商环境“35条”等一系列支持政策,竭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;开展一系列直播带货和促销活动,着力提振市场信心、带动消费回补、畅通经济循环。
经济社会加快全面恢复,工业经济各项指标降幅不断收窄,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回升,消费市场逐步回暖……虽然困难重重,但眼下,天门正蹄疾步稳,加速“回血”。
众志成城 力保安澜
金秋十月,陆羽故里,稻谷金黄。
在佛子山镇魏树岭村,稻浪翻滚,收割机“哒哒哒”来回穿梭。鲁文武看着黄灿灿的稻谷,一脸欣慰:“幸好夏天下暴雨时,镇里帮助我们防汛抗灾,今年虽稍有减产,但总体来说仍是收获年。”
如今,惊心动魄的防汛抗灾已悄然远去,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收获的场景,希望的绿色。
时间回到盛夏,暴雨大雨不时突袭,多地告急!
天门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偏多1.5倍,为历史同期第1位,市气象台先后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9次,汉北河超警戒水位运行266小时,皂市河两次突破警戒水位,华严湖最高水位达25.23米,沉湖流域水位多次超建站以来历史最高……各地不同程度受灾。
面对严峻的汛情,市委、市政府科学调度,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协调,各地各部门密切协作,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,日夜奋战,共同筑就防汛抗灾的坚实“大坝”。
响鼓重锤,号令如山。应急响应从iv、ⅲ级升至ⅱ级……应急响应启动后,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汛期工作纪律,积极完善防汛会商制度,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,干部群众日夜坚守。
市防指24小时灯火通明,一条条雨情、汛情、灾情信息从各地汇集到这里,一道道调派命令、调拨指令从这里发出!
统分结合,握指成拳,形成合力。市防指每日组织气象、水利、应急、水文、电力、农业、住建、民政、宣传、自然资源等多部门会商研判,开展动态监测分析,视频连线乡镇,加强指挥调度,对基层诉求第一时间响应,对一线难点、盲点第一时间“打补丁”。
市防指成员单位各展所长,发挥专业优势,通力协作;广大干部群众日夜坚守、抗灾救灾,实现了“不倒一堤、不溃一坝、不失一垸、不死一人”的目标。
与洪水赛跑,护百姓安全。我市党员干部用身躯筑起了最牢固的安全防线,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,谱写了一首首动人战歌。
小康路上 一个不少
立冬时节,在拖市镇鸿远马铃薯合作社的娃娃菜种植基地,一垄垄即将收获的娃娃菜绿得耀眼。
何场村4组村民张木海蹲在地里查看长势。“医疗救助、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,我家都享受到了,现在又有娃娃菜帮助增收,心里更踏实!”
在我市,像张木海一样受益于合作社、产业扶贫的贫困户,还有很多。
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,我市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,因户施策、对症下药、精准滴灌——目前,全市119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,户全部脱贫。
这是一份茶圣故里的幸福答卷。数据背后,演绎着贫困户的蝶变,凝结着各级帮扶干部和广大群众倾力投入、奋力拼搏的汗水。
“种销不愁,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。”多宝镇风景新村2组贫困户丁志忠种了2亩多地,从2017年开始,他与红日子合作社签订订单种植协议,当年摘掉“穷帽”。
今年开始,包括丁志忠在内的100多户贫困户,田里有望生出更多“票子”。“丁志忠们”由苦到甜的生活,正是我市聚焦产业扶贫的结果。
我市还加快“天东双水双绿”“天西蔬菜药材”“天北四季瓜果”三大特色产业板块建设,形成了虾稻共作、精品蔬菜、生态瓜果、中药材、富硒水稻、畜禽水产养殖等六大扶贫主导特色产业,带动贫困户8078户。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今年以来,我市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,1万多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。
消费有情,爱心无价。我市运用电商平台市长直播带货、举办消费扶贫赶集会、发动扶贫企业(合作社)产品入驻湖北特色馆等多种形式,推动消费扶贫,取得明显效果。
光伏电站,助力持续增收。我市制定了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实施细则,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。2020年光伏扶贫发电收益的80%用于公益岗位补贴。
小康路上,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。据统计,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四类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比例均达100%;325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装了自来水;教育扶贫如阳光雨露,守护贫困学生成长;健康扶贫蹄疾步稳;社会兜底应保尽保……
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,如何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打造好?我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,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
11月7日,黄潭第四届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启幕,七屋岭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。该村打造“农家乐综合体”,实现了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。
美丽乡村,悠悠乡愁。我市发挥群众主体作用,引导群众积极参与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。全市加快村级基础设施“补短板”,开展水体治理、沟渠清洗、庭院整治、“小三园”等人居环境整治,一个个村庄正旧貌换新颜,美丽乡村正款款而来……
环境更优 幸福敲门
“我们小区现在开窗就是好风景,出门就有好心情。”在啤酒厂单元小区居住了30余年的肖金雄这样感慨。之前的他,常常面对种种无奈:物业无人管、垃圾堆成山、道路被挤占、车辆难通行……
啤酒厂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,共有3栋单元169户居民,变化始于今年7月份,在全市创文工作中,小区乱搭乱建拆了、院落刷黑了、公共停车位划了、垃圾分类收集了、排水系统改造了、健身活动设施进小区了……
创文工作开展以来,市政府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为着力点,聚焦“看不见的角落”,全面推进全市148个老旧小区环境改造,配套物业管理,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。“现在小区的环境好了,住得舒心了,邻里之间更和睦了,生活更有滋味了。”肖金雄开心地说,原来这里的房子没人要,现在住在这里的人不想搬了。
看得见的“面子”要美,看不见的“里子”也要贴心。2019年以来,市政府以天门河水环境改善为契机,深入推进城区雨污分流、污水管网改造,城区顺利完成62公里的主管网改造,近400个企事业单位、学校、小区完成支管网改造并顺利接入主管网。
10月25日,湖北省第十二届龙舟大赛决赛在天门河进行,成为天门河水质改善的标志性事件。
在竟陵街道陆羽社区向湾巷小区,如今依然还可以看见管网改造留下的痕迹。小区居民王维敏说,雨污分流真是为我们解决了最头疼的问题。他介绍,曾经,由于小区西侧地势较低,每遇大雨,排水不及时,雨水混合着生活污水流向地面,经常积水,不仅影响小区居民出行,而且气味刺鼻。
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不仅解决了小区遗留问题,并对破损、裸露路面进行了修补,同时拆除了住户楼旁的防撞石柱和违规亭棚,狭窄的巷子瞬间变得宽敞、畅通起来。小区保洁员刘君霞说,将雨污管网改造与提升小区环境结合起来,一举多得。
小改造带来大幸福。据统计,去年以来,城区已完成雨污分流管网改造100多公里,其中主管网62公里,社区、单位小区等内部管网改造98公里,“毛细血管”畅通,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目前,老旧小区改造正如火如荼进行……
高扬人民至上,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;提升民生温度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天门,在打造城市美、产业强、生态好、民生优的征程中,始终奋勇前行!
扫描二维码
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