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路径 新活力 新脉动—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“天门实践” -尊龙凯时贵宾会
●天门网全媒体记者 付磊磊
天门,全国著名的棉乡和粮仓,“粮、棉、油”产量曾创造多个全国全省第一,是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。
作为国家示范样板,如何引领农业转型,天门重任在肩。市委、市政府提出,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根本目标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,做好品种、品质、品牌三篇文章,着力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,推进农业生产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。
政策驱动 调优品种
以传统“粮、棉、油”种植为主的天门,曾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过巨大贡献。如今,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的多样化,传统农业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,天门农业再一次站在了转型关口。
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大市,天门农业既是短板,更是蓝海。转型,市委、市政府思路明确:因地制宜,以调为先,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带动全市农民发展特色、高效、绿色产业。
近年来,借着国家棉花政策调整的契机,市委、市政府相继出台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扶持特色产业奖补办法》《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鼓励农业产业发展。
一手抓规模,一手抓特色,全市形成了三大高效农业板块——“天东双水双绿”、“天西蔬菜药材”、“天北四季瓜果”。一批放心菜园、地道药园、精品果园、美丽花园、生态田园不断发展壮大。
仅2018年,全市就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,推进以张港镇7万亩花椰菜、多宝镇7万亩萝卜、3万亩甘蓝为核心的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,辐射带动蒋湖、拖市、渔薪、蒋场等乡镇(农场)发展蔬菜种植30万亩,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,对新建钢构大棚实施奖补,鼓励城郊乡镇发展设施蔬菜、瓜果种植,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3.6万亩。
因地制宜,挖掘地方种植传统,推动汪场黄花菜、九真慈姑、岳口芋环等特色蔬菜做优做精。依托丰富河湖资源,发展莲藕、茭白、湘莲等水生蔬菜产业,全市水生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2.5万亩。
鼓励发展休闲旅游,将蔬菜产业与农事体验、休闲度假、田园综合体建设相结合,对获得休闲示范点认证的主体实施奖补,“休闲 采摘”“节庆 旅游”模式不断发展,形成了以黄潭七屋岭、岳口丰水湾等为代表的蔬菜瓜果采摘示范点。
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,全市共有蔬菜专业合作社、种植大户500多个,张港、多宝、拖市等乡镇超过七成农户转型种植特色蔬菜,亩平效益可提高2000元,菜农人均年收入超过1.8万元。
科技驱动 提升品质
作为中国花菜之乡,张港镇常年花菜种植面积在7万亩以上,年产花菜14万吨。2017年,该镇引进新满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蔬菜育苗大棚,开启了花菜集中育苗模式。
公司负责人巴威介绍,工厂化育苗采用山东寿光蔬菜种植模式,育苗大棚内温度和湿度都可科学调控,菜苗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0%以上,而农户自主在田间育苗的成活率只有70%。
除了育苗工厂化,张港镇还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,通过加大新花菜品种的试验示范,引导农民改进花菜的种植模式,推广松花菜、紧花菜、西兰花等以及早熟、中熟、晚熟、特晚熟等多个品种,成熟期从2个月到6个月不等。
科技驱动,提升品质,花菜之乡只是我市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市政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应用,做好技术培训保障,引导蔬菜生产从粗放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,稳固生产链,夯实品质关,提高效益值。
通过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模式,依托纯净水源、富硒土壤、优良空气等自然资源禀赋,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、绿色水产养殖示范园,共创建省部级蔬菜标准园10个。
通过制定花菜、西红柿、白萝卜、毛豆等优势蔬菜标准化生产规程,执行“六统一”生产,应用“两减一增”生产技术,张港核心区4万亩花菜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,全市蔬菜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.5%以上。
此外,市政府还大力发展生态绿色种植,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覆盖率和作业链条。全市生态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,多宝镇6万亩萝卜实现机耕机整、机械起垄、机械铺膜、机械收获和机械清洗。全面推广无人机防治,每年无人机防治面积在18万亩以上。
市场驱动 创优品牌
汪场镇大兴村李胖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 一块“湖北省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”的牌子引人注目。
合作社理事长李先平早年在武汉做蔬菜批零生意,20多年的打拼不仅让他对蔬菜市场了如指掌,而且能有效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,薄皮青椒就是他看中的品种。他说:“这种青椒皮薄、口感好,货架期长,市场上比较畅销。”去年,该合作社500亩耕地创收500多万元,亩均产出在1万元以上。
市场驱动,创优品牌。在我市,像李胖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经营主体不在少数。这些合作社,上对接市场,下连接农户,通过规模种植、订单种植,逐步打造自身品牌,在市场中搏得一席之地。
鑫天公司辐射带动种植面积36.5万亩,生产加工的蔬菜和水产品品种达20多个,年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;武汉红日子有限公司订单种植面积4万余亩,年加工甘蓝、萝卜、豇豆等蔬菜4万吨,酱菜产品直供东航、南航、蔡林记;拖市鸿远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上好佳、好丽友等企业建立2000亩马铃薯订单供货关系……统计显示,仅蔬菜加工企业,全市就有20余家,省级龙头企业6家,年加工蔬菜15万吨。
近年来,市政府实施品牌强农战略,通过引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,对企业技改扩规,或获得“三品一标”、“一村一品”认证,或通过中国驰名商标、湖北省著名商标认证的主体给予奖补。全市现有蔬菜绿色食品7个,有机农产品2个,地理标志1个,认证面积14.11万亩, 张港镇(花椰菜)、黄潭镇万场村(西甜瓜)获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称号,“和玉”牌花椰菜先后被认定为“湖北省著名商标”“全国知名农产品”等,红日子“北极源”商标在国外成功注册。
乘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,天门正阔步迈向农业发展新征程。
扫描二维码
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